您正在访问旧版存档页面。This is the old version archive of our site.
会议预告 | “古籍智能”第三讲|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公众号消息)
会议信息
时间:4月23日下午2:00-5:00
腾讯会议:220-264-725
B站直播:https://space.bilibili.com/22241979
主讲人:张晓虹
与谈人:张萍、王长松、张学宝
筹办人:王军、李斌、李林芳
主办单位:DH Research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专业委员会
特别支持:字节跳动公益
内容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处理对象。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将GIS系统引入到历史研究中,是历史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体现。GIS不仅是整合史料的研究工具,也是视觉化的发布媒体,将复杂的空间技术纳入到历史分析中,带来极其广阔的新的学术研究的空间。
中国历史文献资料浩繁,地志学发达,地图资源丰富,历史地理和区域分析的时间跨度可以很长,在应用GIS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目前的已有研究看,历史地理信息数字化可能涉及政区、人口、经济、民族、宗教、地图等方方面面,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例如,推演在不同历史时期,河流、地貌、城市、村落、疫病的变化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次研讨会举要治繁,由点及面,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与中国相关的历史地理信息平台,最著名的当属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本次研讨会将介绍这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GIS是具有相当专业性的一门学科,时空基础框架的构建、地图的可视化、时空的标注等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和知识。本次研讨会将对此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介绍。
(3)古地图研究及其数字化:根据古旧地图的形态、特点,利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对古地图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与模型分析等。目前这一方向已成为历史学研究的亮点,数字化地图对历史文献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4)人地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是人类经济开发与环境变动的基本方向。对中国历史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提取,比对、分析,更好地理解人和河流的相互关系,评估环境变化及其作用机制。GIS辅助下的历史过程动态追踪、多要素分析都展现了对传统研究方式的新的突破。
本次研讨会主题集中于建设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并展现了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传统学术研究的巨大冲击。
专家介绍与报告主题
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期刊副主编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张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
《古旧地图数字化:文献转换与空间定位》
王长松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基于CHGIS的流域空间历史地理研究》
张学宝 西安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兼总经理,中国创新产业联盟数字创意内容创新产业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关键技术探讨》
问题征集
欢迎您提出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主讲人或与谈人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提交给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与谈人,在自由讨论阶段予以优先回答。请将您的问题交至 gdhc@pku.edu.cn 。谢谢!